在中心化交易所期权尚未完善、链上衍生品总量仅 15 亿美元的大背景下,DeFi 期权仍然像一片等待开发的蓝海。本文用 8 分钟带你读懂赛道全貌、技术迭代与三层产品演进路线,梳理出可跟踪的高潜力协议。
市场环境:相比期货,期权只是“土豆经济”
- 总量稀小:加密期权月成交额约 400 亿美元,仅占永续合约 2%;链上期权的实际名义体量更小——仅 1.14 亿美元,相当于去中心化衍生品 TVL 的 1/18。
- 流动性真空:做市商迟迟不进场,因为“8 亿美元的链上期望量”养不活他们。
- 资本效率魔法:永续期货因集中到期日被资本高效“驯服”,最大承做 50-100 倍杠杆;而传统期权的期限与执行价把流动性切得支离破碎。
透视数据背后的机会:看这条暗线如何把链上衍生品带飞?
三种底层模型:AMM、CLOB、集中流动性映射
| 维度 | AMM(自动做市) | CLOB(订单簿) | 集中流动性模型 |
|---|---|---|---|
| 启动难度 | 低 | 高 | 中 |
| 资产覆盖 | 受池深度限制 | 可拓展至多币种 | 长尾资产友好 |
| 资本效率 | 依赖 Delta 对冲 | 高效率、无无常损失 | 高,但需教育 LP |
| 代表协议 | Lyra、Dopex | Aevo、Zeta*(过渡) | Panoptic、Itos |
期权回报函数:为什么散户总在“买错”产品
- 期权买方:有限亏损,无限收益(Gamma 多,Theta 空)。
- 期权卖方:有限收益,无限亏损(Gamma 空,Theta 多)。
- 永续期货:线性对称,高杠杆,赌方向就是一切。
结果:普通用户更青睐期货的“All in”快感,而链上期权成了结构化基金和对冲基金的乐土;要让散户真正买单,必须重塑产品体验。
AMM 的两次迭代:从“静态波动率”到“Delta 中性池”
第一波困境
- 定价失灵:Hegic 等项目把隐含波动率(IV)每周人工上链,盘口一动就成了“盲人摸象”。
- 无对冲裸奔:LP 直接负担单向敞口,市场一爆拉就被动接盘。
第二波革新
Lyra Avalon
- 后端自动接入 GMX/Synthetix 做 Delta 对冲;
- IV 随实时供求动态调整滑点;
- 推出部分抵押机制,把同一份保证金放大 4-5 倍。
Siren Flow
- 混合 RFQ(链上/链下询价)保证与 CEX 价差 <1%;
- 清算层保护 LP 免受极端行情“抽血”。
下一个百倍 Alpha:盘点 Delta 中性 AMM 的价值洼地
CLOB 的再尝试:链下撮合、链上结算
Aevo(Ribbon 孵化):
- 用 EVM-Rollup 链下放撮合,链上结算,实现“毫秒级”撮合;
- 天然对接 Ribbon DOV,释放 3000 万/月的库存流动性;
- 做市商可直接在 Aevo 对冲 DOV 卖出的仓位,减少 OTC 拍脑袋定价。
虽然高昂链路成本限制了链上深度,但链下撮合 + 链上结算的组合拳可以把传统做市引擎搬进来,突破口在市占率向 CEX 靠拢后带来的价格发现红利。
第三波:把 Uniswap V3 LP 变成“可交易的空头期权”
核心洞察:
“Uniswap V3 区间做市”与“卖出一条看跌期权”在收益曲线上异曲同工——LP 收取手续费就像收期权费;价格剧烈波动带来无常损失,与 Gamma 爆破吻合。
于是,一批新协议干脆把 LP 头寸代币化,对外包装成“期权”。
Panoptic
- 机制:借用 Uni V3 流动性做抵押,5 倍杠杆给卖方,20 倍给买方;
- 费用:期权开通即付 20 bps + Uni 本来的 10 bps swap,总计 30 bps,远高于 CEX,但换来完全的链上托管。
Itos
再叠加一层 CLMM
- 把“taker”设为对冲方,通过负流动性头寸生成 TakerPuts / TakerCalls;
- 不挤占 Uni V3,手续费直接与原始流动性费率联动,可在小市值代币上开出灵活杠杆。
Infinity Pool
- 最高杠杆:绕开传统期权定价,理论上无限杠杆;
- 场景:把 LP 当“弹药箱”,让杠杆交易者在区间内“无限双向兑换”,再拆为永续体验。
- 痛点:需外部 DEX 最终补缺口,实际费率高于中心盘,适合对杠杆极度饥渴的交易者。
观测指标:跟踪 DeFi 期权的三把尺子
| 评估维度 | AMM 流动性池 | 订单簿 CLOB | 集中流动性衍生 |
|---|---|---|---|
| TVL 增速 | 容易爆发,但更难留住 | 做市商进出导致波动 | 需说服 Uni LP 迁移,冷启动慢 |
| 交易量/名义 | 容量会受手续费掣肘 | 随链下撮合引擎扩容 | 长尾资产无量也可开张 |
| 日活跃钱包 | 中等 | 低(专业用户) | 高(可吸引投机党) |
把这三根尺子同步到 Dune Dashboard,谁在爬坡、谁在掉队,一目了然。
FAQ:关于 DeFi 期权的 6 个高频疑问
Q1:链上流动性这么低,滑点会不会吃死人?
A:Delta 中性池先把方向风险锁死,配合动态费率,滑点已逼近中小型 CEX;而第三波集中流动性型衍生品通过“LP 自带弹药”,反而把单币深度做得比传统 AMM 还大。
Q2:IV 到底靠不靠谱?
A:第二代 AMM 已采用链上订单流 + 链下波动面回归的混合模型;等CLOB转正,隐含波动率会成为可以被交易的原生资产(Vol-Tokens),价格发现进一步市场化。
Q3:散户怎么低门槛参与?
A:候补 Ribbon DOV 2.0 模型——用户在 CLOB 期权市场 prestake 份额,可随时挂单卖出或回购,不存在传统 vault 7 天冻结期。
Q4:监管会不会把 DeFi 期权一刀切?
A:大部分协议采取“非托管 + 开源公式”路线,平台仅为撮合层;合规趋势是上调前端 KYC、合约层面拒之门外,不会直接制裁算法定价。
Q5:锁仓收益大概有多少?
A:当前 Lyra Avalon 的 Delta 池中,稳定币年化 15-30%,ETH 池 30-45%,但行情剧烈波动时会回吐。
Q6:未来 12 个月最值得关注的测试网?
A:Panoptic、Infinity Pool 主网均计划在 7 月底跑公测,可关注其 TVL 与链上无清算杠杆比率指标。
结语:不要只盯着 TVL,更要盯“流动性迁移率”
链上期权真正的胜负手不是技术面,而是“做市商 + LP”愿不愿意把链外资本搬进来。
当中心化交易所费率越压越低,链上衍生品尚未能正面硬刚;但集中流动性衍生品打开了“用长尾资产赌 Gamma”的全新战场——谁先拿下这批迁徙的 LP,谁就能在下个周期里复制 Uniswap 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