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区块链、加密货币、比特币头顶极高光环,从极客圈子一路蔓延至普通投资人。但在“造富”故事背后,也伴随着潮水般的“退场”与“死亡”。
阅读本文前,你只需提前记住三个关键数字:
- 1000+ 过去 18 个月已有超过 1000 个加密项目被官方标记为“死亡”;
- 70% 比特币从历史高点最大回撤一度接近 70%;
- 57% 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已蒸发一半以上。
骤起的泡沫:逾千加密项目殒命
美国科技博客 Tech Crunch 联合两家数据平台 Coinopsy 与 DeadCoins 统计发现:截至报告期,被正式判为“死亡”或者“与死亡无异”的代币已突破 1000 种。
认定标准囊括了所有“不正常”征兆:
- 开发者集体“失联”,GitHub 主页不再更新;
- Twitter、Telegram 社群数月不见声响;
- 官网 404,节点、钱包废弃;
- 交易量长期挂零。
成型的一条“死亡链”几乎把 ICO(首次代币发行)初期的狂欢撕成碎片。
从历史高点跌落:比特币真的“熊市终结”?
去年比特币创下近 20,000 美元的天价,如今回头看,更像开启了一场大型的过山车。
高点到低谷 最大回撤接近 70% ,这一波浪曲线被 CNBC 类比为 2000 年的纳斯达克泡沫。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跌幅接近 70%”并不意味着直接归零——比特币过去十年经历过四轮 80% 以上的暴跌,但每一次都顽强翻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亦指出:“比特币本质上是一场泡沫,但泡沫并不等于归零。”
主流代币的陪跌局面
| 项目 | 年初以来跌幅 |
|---|---|
| 以太坊 | 40% |
| XRP | 80% |
| 莱特币 | 64% |
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抹去 57%,蒸发规模约 8000 亿美元。数字虽残酷,却并非世界末日的预示。更多声音把这段下跌视为“健康回调”,让空气币、传销币尽快出清。
冰山上:ICO 账款打水漂
2018 年前 5 个月,全球 537 个项目启动 ICO,融资总额 高达 137 亿美元,几乎是 2017 全年 70 亿美元的 2 倍。但背后的失败率依旧高企:
- 自 2013 年以来,3470 个 ICO 里仅 30% 达到目标;
- 其余 70% 推迟、落空或已彻底失踪。
BitConnect、Titanium 等明星项目相继被监管查封,融资额高达 数千万美元 的股权灰飞烟灭。警示的口号不停重复:ICO ≠ IPO,更不等于保底回报。
监管收紧:清洗还在升级
- 美国 SEC:将多起 ICO 定性为“未注册证券发行”,开出大面积罚单;
- 日本 FSA:突击检查 6 家交易所,部分执照被撤销,引发比特币短线再跌 10%;
- 中国央行、网信办双重亮剑:整治非法代币融资、清理矿场。
监管的密集落锤,成为市场恐慌的又一催化剂。但长期来看,透明化和法制化恰恰替“下一波牛市”铺路。
归零 VS 涅槃:比特币究竟走向哪里?
- 历史规律:比特币前有 2011 年、2013 年、2014 年、2018 年四段“近归零”级别的深跌,随后反弹。
- 稀缺逻辑:比特币供给总量硬性限制在 2100 万个,电脑重启并增发不了。
- 机构进场契机:BitBull Capital 统计显示,一旦美国 ETF 申请尘埃落定,养老金及家族办公室潜在额度高达 2000 亿美元 。
👉 别被“归零论”带节奏,这里有一份实时行情拆解,看完再谈抄底
突出重围——合格代币的“生存指南”
| 痛点 | 解决方案 |
|---|---|
| 缺乏监管 | 主动对接法律审计机构,取得律师函 & 合规评价; |
| 无实质场景 | 把 token 绑定真实商业收入,形成“现金流背书”; |
| 社群失声 | 每季度公开技术及财务报告,建立社区理事会制。 |
优秀示范项目如 Chainlink、Aave 甚至在熊市中逆流而上,市值稳居前十,证明项目基本面与治理才是穿越周期的金钥匙。
FAQ|关于比特币和当前市场,你最关心的 5 个问题
Q1:比特币跌到 0 的可能性有多大?
A:历史从未归零的底层原因,是比特币网络始终有矿工与持币者维持生态;除非量子计算机一秒内暴力破解 SHA-256,否则概率极低。
Q2:现在适合“抄底”吗?
A:再优秀的投资者也摸不到绝对底部。合理做法——把资金切成 3~5 份,逢急跌定投,提前设置 20% 止损。
Q3:如何判断一个币是否已“死亡”?
A:查 3 处:GitHub 最后一次更新、官方网站能否打开、交易量是否持续低于 10 万美元。
Q4:ICO 还有参与价值吗?
A:监管明朗后,合规化平台型 ICO(STO、IEO)出现。记住:白皮书 + 律师函 + 财务审计三件套缺一不可。
Q5:未来 12 个月的观察信号有哪些?
A:1. 美 SEC 对现货比特币 ETF 的最终裁决;2. 美联储政策转向节奏;3. 算力与链上活跃地址的增减。
在暴跌与暴富之间:给新手的三点谏言
- 不碰杠杆:任何期货 20 倍杠杆以上,爆仓只需 5% 波动。
- 钱包自持:把资产放入冷钱包,降低交易所失窃风险。
- 用资产配置代替投机:加密资产≤总资产 10%,确保“睡得着”底线。
结语
潮起潮落才是币圈常态。逾千加密项目“死亡”的喧嚣之下,真正优秀、合规、有需求场景的项目正悄悄累积能量。比特币会归零吗?历史已经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我们更该思考:下一轮风起时,自己是否早已理解了价值,而非彷徨于K线的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