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卸任前重击比特币:为何全球央行一致把它定义为高风险投机资产?

·

比特币单日跳水千亿、期货熔断数次、多国接连警告——这样的剧情在耶伦离任前的最后一次 FOMC 新闻发布会上被推至高潮。美联储、欧洲央行、中国央行、日韩澳央行罕见同声提示风险,把比特币推上了舆论审判席。本文复盘耶伦最新发言和全球“央妈”观点,剖析比特币价格飙升背后的投机逻辑监管焦虑,并教你冷静评估自己是否该继续押注这一数字资产


耶伦到底说了什么?三句话定调

“比特币是高度投机资产,支付系统里作用‘非常小’;美联储不会为了你手里的比特币兜底。”

耶伦的总结只有三点,却字字带刀:

  1. 定义:比特币既非“稳定计价工具”,也不是“法币”,仅属于投资品。
  2. 监管:美联储不会直接监管,但若银行体系参与,将深度审查洗钱与操作风险。
  3. 后果:一旦跳水,“血本无归”概率极高,但对整体金融稳定影响有限

这番谈话并非突发。早在 2014 年她就讲过“美联储没有权力监管比特币”,只是把观点又重讲一次,却让市场瞬间降温——由此可见货币权威的一句话就能左右加密货币行情


多头狂欢:比特币年内涨幅>1500%,谁在咬钩?

回顾行情曲线,2017 年初一枚币还在 1000 美元附近徘徊,12 月已逼近 1.7 万,算下来涨幅放大了 17 倍。场景变成了:

👉 想了解机构当下如何评估高位风险?两步看完这篇趋势指南。

狂欢背后,杠杆资金空头踩踏才是上涨加速器。CBOE、CME 推出比特币期货后,行情开始带“期货溢价”。12 月 13 日当日就出现“15 分钟跌 1400 美元、期货熔断 2 分钟”的极端场景——杠杆爆仓只需一根长阴线


“央妈”统一反击赛

美联储主席立场已是利空,其他央行更是排队“补枪”:

央行/官员核心言论
欧洲央行 德拉吉“数字货币不会威胁央行对货币的垄断。”
欧洲央行 Mersch“虚拟货币不是合格货币,市场终会惩罚投机。”
中国央行 潘功胜“比特币尸体早晚漂过。”
日本央行 黑田“暂无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计划,但需加强认知。”
韩国政府“禁止金融机构持币,限制未成年人交易,制定征税方案。”
英国央行 Cunliffe“比特币无官方背书,投资者须自担风险。”

这样合计一圈,你会发现“官方口径”空前的共识:比特币就算技术新奇,也仍是不可控投机通道。正因如此,下一任主席鲍威尔也将对美联储发行电子货币保持“极端谨慎”。


FAQ:还没上车的人最常问的四件事

Q1:耶伦说比特币可能“血本无归”,概率到底有多大?
A:统计 2013~2017 年比特币历史回撤,>50% 的深度回调共出现 5 次;其中 2013 年 11 月—2015 年 1 月的最大回撤 85%。如果你有杠杆,爆仓只需价格回撤 20%~30%。

Q2:现在还能做“小仓位搏一搏”吗?
A:取决于你对波动性风险的承受力。若把比特币当类黄金资产配置,仓位不宜超过总资产的 5%,并设好止损。若不甘心错过,请务必使用冷钱包合规交易所

Q3:如果全球央行都唱衰,是否意味着比特币长期价值为 0?
A:注意区分价格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底层价值仍在探索;比特币作为“稀缺数字商品”也存在避险与“灰色支付”需求。但政策铁拳能瞬间击碎流动性,切勿将其视作无风险债券。

Q4:2025 年还能出现这样级别的暴涨吗?
A:监管趋严后,杠杆倍数被压低,资金门槛抬高。除非出现全球性货币危机,否则再现千倍神话的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写给普通人的三点备忘录

  1. 把比特币当作严重左侧资产:你有极大可能在明后年继续看到 30%~50% 的日内波动。
  2. 避免借贷炒币:高波动把负债时间压缩到以小时计,一夜腰斩的故事不断上演。
  3. 警惕“专家带货”:任何暗示“保本高收益”的社群、课程、私聊,一律拉黑;信息噪声是亏钱加速器。

👉 点击领取“加密资产风险评估手册”,三分钟自测你的仓位是否安全。


结语:热闹之后回归理性

比特币让“央行叙事”第一次受到技术冲击,也让普通投资者第一次直面无政府背书资产的巨大波动。耶伦卸任前的话或许刺耳,却是清醒剂:当你准备 all-in 时,想一想自己是否扛得住归零的结局。能把最坏结果预先放入投资模型的人,才是这个市场真正适合留下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