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佣金先鋒到鏈上金融基礎設施:Robinhood的進化與下一盤大棋

·

Robinhood曾經只是「年輕散戶的零佣金券商」,如今卻把整個華爾街拉進了24/7永不休市的代幣化時代。這家公司的棋局有多大?一文看透。

一、昨天:零佣金顛覆傳統券商,卻伴隨「野蠻成長」的陣痛

1. 創業初心——把華爾街「搬到」手機上

2013年,兩位對沖基金高頻交易工程師——Baiju Bhatt 與Vladimir Tenev——決定把機構級的交易系統開放給普通用戶。當時的賣點濃縮成一句話:

短短兩年,等待名單突破80萬人, Robinhood「零佣金革命」正式開啟。

2. PFOF:零佣金背後的現金奶牛

「免費最貴」的祕密在於PFOF(訂單流支付):
• 券商將用戶訂單「打包」賣給做市商;
• 做市商在價差中獲利,再將部分收益返還券商;
• 2024年,Robinhood的股票PFOF市占20%,選擇權PFOF市占35%。

雖然賺得盆滿缽滿,卻也埋下「有沒有犧牲用戶最佳成交價?」的長期監管疑慮。

3. 危機撞牆成轉折

  1. 2020年3月「熔斷日」平台宕機,被集體訴訟。
  2. 2021年GME事件,散户團結軋空華爾街,Robinhood臨時限制買入,引發「背叛散戶」的公關災難。
  3. 各國監管開罰,從FINRA到SEC持續追擊。

連串陣痛,讓Robinhood意識到只做「散戶樂園」估值永遠綁在交易量上,它需要一條脫離週期性、能翻桌的賽道。

二、今天:All in Crypto與RWA,三大打法一次掀桌

1. RWA與股票代幣化,為何選這條路?

三大驅動:

Robinhood向SEC提交的願景文件上,封面很直白——拆散T+2結算、24/7永不休市、把房產、藝術品拆成碎片化可交易代幣。

2. 三位一體的佈局

  1. 股票代幣化(Stock Token)
    歐盟用戶已可買賣美股24/5,股息自動派發,既吸引傳統投資人也圈住了鏈上新人。
  2. 自建Layer 2 公鏈(Robinhood Chain)
    基於Arbitrum Orbit技術疊代,專門為RWA優化;掌控結算規則制定權,等同再造一條私有的高速公路,未來所有代幣化資產都可高速通行、閉環收費。
  3. 平台化(Broker-as-a-Platform)
    透過收購Bitstamp、WonderFi;上線永續合約、質押、返現信用卡;甚至內嵌AI投顧Cortex,Robinhood正把「交易→資管→支付」串成一個生態閉環。
    👉 一分鐘看懂Robinhood的「全鏈路金融體驗」如何低成本擴張

3. 與巨頭們的錯位競爭

維度RobinhoodCoinbase嘉信理財
核心客群年輕散戶加密機構高淨值/機構
代幣化側重股票、現實資產原生加密資產觀望
盈利引擎交易、訂閱、公鏈費用交易、質押利息、顧問費

數據顯示:Robinhood帳戶數已是Schwab的三分之二,但平均資產規模僅為2%;成長空間反而更大。

三、明天:成為RWA第一入口的機會與風險博弈

1. 對整個市場的沖擊

2. 估值重構的可能路徑

若策略成功, Robinhood不再是「靠交易量吃飯」的周期性券商,而是同時具備——

疊加84兆美元「嬰兒潮→千禧世代的財富轉移」長坡厚雪,估值模型將跳脫傳統券商框架,有更多可能走向「加密+基礎設施」雙重溢價。

👉 直達圖表,觀看Robinhood Beta財測如何撐起新估值邏輯

3. 三道鬼門關

  1. 監管的不確定性
    資產性質、代幣存管、資本計提三大規則仍無全球統一標準,美國大選後若有任何280度轉彎,皆直接影響玩法。
  2. 執行與競爭風險
    自建L2、整合Bitstamp、同步擴張歐盟——每一項都是跨國協調、技術堆疊、人力資本的挑戰。Coinbase、傳統投行全在快跑。
  3. 收入結構脆弱性
    高達43%收入仍來自高波動的加密交易,若下一輪熊市延宕,創新故事會再次被「虧損巨額」打臉。

FAQ:關於Robinhood布局你最想知道的5個問題

Q1:RWA和普通加密幣的差別是什麼?
A:RWA以現實資產(股票、房產等)為抵押,價格錨定明確,風險相對低;普通加密幣則主要受市場供需影響,波動更大。

Q2:散戶能在Robinhood鏈上直接部署智能合約嗎?
A:目前Robinhood Chain仍處於內測,計畫逐步開放開發者測試網,最終目標是兼容EVM生態。

Q3:股票代幣的股息如何發放?
A:歐盟用戶持有美股代幣時,股息會直接以美元穩定幣USDC形式派發至錢包。

Q4:是否會放棄傳統的股票交易?
A:不會。官方路線圖顯示未來十年將是「雙軌並行」:傳統股票與代幣化股票同時運營,直至監管完全明朗。

Q5:零佣金會消失嗎?
A:在股票與期權部分仍會維持,但RWA與衍生品可能導入更低廉的「鏈上手續費」模式,取代PFOF。


結語:一張仍在繪製的未來金融圖紙

Robinhood正在把「傳統券商→加密橋樑→自帶結算層的金融操作系統」三件事做進同一家公司。
若成功,它將不只是看盤軟件,而是下一代資產發行與結算的基建;若失敗,週期性交易收入仍會把它拉回平庸。這場賭注才剛剛發牌,而賭桌的籌碼是十六年累積的散戶信任、以及價值數兆美元的現實資產。未來十年,看Robinhood如何把這張「金融衍生圖紙」逐筆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