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在香港的地位再迎关键性澄清。在 Gatecoin Limited 破产清算一案中,香港原讼法庭做出了一项被广泛视为分水岭的裁决:加密货币在法律层面上等同于“可进行信托托管的资产”。这一判例不仅解答了虚拟资产属性之争,还为交易所架构、用户权利乃至未来虚拟资产监管铺设了清晰路径。
裁决核心要点速览
- 加密货币≠纯数字代码:其符合《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下“资产”的定义,可独立构成信托资产。
- 交易所条款的条款决定命运:若用户同意平台以“自有资产”形式持有币种,则在破产程序中将仅被视为无担保债权。反之,若条款设定为托管资产,则用户可优先取回。
- 牌照制度即将加码托管义务:未来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必须将客户资产与自有资金完全隔离,通过托管架构保证安全。
- 判例与国际接轨:美、英、加等传统普通法地区已将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资产视为可托管财产,香港此次“补课”完成,两地投资者保护趋于同步。
案件溯源:Gatecoin 的条款演变
Gatecoin Limited 曾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数字货币撮合交易服务。2019 年 3 月,平台无力偿债进入破产程序;清盘人第一时间便面临两大难题:
- 用户存储的加密货币究竟属于谁?
- 在分配破产财产时,这些“数字钱包里的币”应如何排位?
为了给出答案,清盘人依据《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第 200(3) 条申请法院释明。法院梳理 Gatecoin 数年间多次改动的用户协议后发现:到破产前夕,最新条款明确否认与用户存在信托关系,同时以“综合账户”记录用户余额,并将其直接计入 Gatecoin 子公司资产负债表(资产端为加密货币,负债端为“客户存款”)。
这一纸条款,直接导致用户地位被归为无担保债权人;当公司破产,数字资产将被变现,用于清偿清算费用与已登记债权人,用户只剩“吃剩下的蛋糕”。
👉 想知道新规能否帮普通用户抢回「第一口蛋糕」?一文读懂信托机制如何修补交易所漏洞
为什么说这次判决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明确资产属性
历史上,香港法院因案件需要曾为加密货币发出过财产保全禁令,却从未正面回答“它算不算资产”。Gatecoin 判例首次用完整判词确认加密货币在法律上具备财产权所要求的四大特征——可界定、可转让、可被第三方识别、具有一定持久性;这为后续信贷、抵押、继承、税务等场景奠定基石。
2. 指标化托管框架
法院在字里行间释放强烈信号:
“条款若写明托管,则交易所只能是保管人,不能滥用资产;牌照体系也将外化为强制托管要求。”
未来,当香港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牌照全面落地,未持牌的“野路子”平台若继续把客户资产混同自有资金,将被视为 高风险运营,市场或迅速出清。
3. 给投资者的实践指南
- 注册交易所之前,用户务必翻阅并截图保存用户协议。
- 若条款写明“资产归平台所有”或“平台可自由调用”,立即考虑 资产迁移。
- 优选持牌交易所或独立托管机构,通过链上地址实时查看资产流向。
风险地图:Token 在交易所的三种命运
| 场景 | 条款措辞 | 破产时资产归属 | 用户地位 | 补偿机会 |
|---|---|---|---|---|
| 未设信托、无牌照 | “平台资产” | 计入清算财产 | 无担保债权 | 极大概率低于 10% |
| 设有信托、未持牌 | “为客户托管” | 返还信托资产 | 实际所有权人 | 理论 100%,但需漫长诉讼 |
| 设有信托、已持牌 | “分离托管” | 直接返还 | 所有权人 | 3–7 个工作日提币 |
(注:本表以百分比为预估区间,仅用于普及,不构成投资建议。)
FAQ:关于这次判决,你最关心的6个问题
Q1:我以后把币放交易所,还需要担心“一夜归零”吗?
A1:只要平台采用了托管条款并把资产放置于独立地址,哪怕是破产,你的币也理应被退还。但请记得 定期检查链上地址 是否真正属于你的名下。
Q2:交易所若偷偷修改用户协议怎么办?
A2:修改条款需经 “显著通知+用户重新同意”,否则变更无效。建议你开启 邮件提醒 并保留每次点击确认的截图。
Q3:小额散户没时间研究条款,有没有简单判断法?
A3:浏览“帮助中心”,若出现 “投资者保护基金”“隔离账户公开地址” 等字样且链接可验证,即可初步放心。
Q4:香港以外的交易所也适用此判例吗?
A4:香港判例对其他地区不具约束力,却符合普通法地区的普遍趋势:英国、新加坡、加拿大 近年来亦陆续确认加密货币可成为信托标的,交易所若否认托管义务,反而会被市场逆向淘汰。
Q5:我还没买币,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
A5:监管趋于明朗化是 推波助澜,但加密货币高波动性并未消失。入场之前,务必为钱包、密码学、反钓鱼知识完成 前置学习。
Q6:听说“自托管”最安全,那我干脆把币都转硬件钱包?
A6:自托管确实终结了交易所风险,却也把私钥泄露、助记词遗失责任全部转嫁给个人。多数持牌交易所采用 “门限签名+多签托管” ,在资金安全与便利性之间做了折中,可根据个人技术水平权衡。
行业下一步:合规托管的“寒武纪大爆发”
香港证监会已公开表态,两年内所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须获得牌照,持牌机构需要把不少于 98% 的客户加密资产 存放于冷钱包并由独立第三方托管。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不仅是传统银行,还允许注册信托或公司服务提供商介入,借此推动本地托管产业。
可以预见,未来托管服务商将围绕冷热钱包分离、链上地址可验证、实时审计报告三大维度展开竞争;用户也第一次把“条款透明度”列为选平台的硬指标。
👉 抢先预约一份《2025 加密资产托管安全报告》,先看再决定是否把币搬家
写在最后:阅读条款的三十分钟,或许能省下三十万
Gatecoin 一案告诉我们,法律魅力在于它用白纸黑字为不确定性加了一道门闩;一旦疏忽,代价就可能以 BTC 计价的大笔资产换取一纸“受偿可能性不足 10%”的清算报告。
请把这条简讯转发给每一个仍在 闭眼同意 条款的朋友——加密货币的世界里,“点击同意”同样堪比签署一份百万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