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humb 携手 R1 协议推出 Bithumb DEX:韩国顶级交易所全面布局去中心化市场

·

全球最大中心化交易所之一,开始迈出“去中心化”第一步。

事件背景:Bithumb 为什么需要自己的 DEX?

截至目前,Bithumb 的日均交易量稳居全球 前六,却长期依赖韩元市场的本地流量。区块链行业快速发展,链上金融(DeFi)与 去中心化交易所 日均增速超过 30%。韩国本地用户的天然流量红利见顶,全球化扩张 成为 Bithumb 必须回答的命题。

海外扩张最快方式不是新开法币站,而是用 DEX 触达全球加密原生人群:
无国界限制、无需托管资产、用户自持私钥。正因如此,Bithumb 选择在 海外分公司 框架下孵化 Bithumb DEX,并与 One Root Network(代币符号 RNT) 签署技术协议。

👉 想了解 Bithumb 全球化战略还能走哪些“捷径”?


技术解析:R1 协议如何将“撮合”和“清算”解耦?

RNT 开发的 R1 协议 基于以太坊,采取了独创的「订单撮合-订单清算」分离模型:

  1. 用户在链下提交订单到去中心化中继(Relayer)。
  2. Relayer 实时撮合,产生撮合结果的事件日志。
  3. 链上智能合约只负责 清算 & 结算,保证资金端到端由用户保管。

这样做有三大好处:

与此同时,Bithumb 自身庞大的挂单深度可以反哺 R1 网络,实现 双赢


市场格局:韩国三大交易所的 DEX 路线图对比

交易所战略侧重技术方案上线进度核心优势
Bithumb全球化流量入口R1 协议 + 自营 Relay计划月底先行数据深度业内第一
Upbit投资孵化注资 Allbit 作为枪头Q1 2025 公开 BetaAllbit 已有 DEX 基因
Korbit保守观望暂无披露法币合规壁垒高

关键词:韩国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全球扩张、DEX 技术方案。


对比头部生态:币安链“分片”VS R1 “解耦”

场景模拟
李伟是一位韩国开发者,他希望向全球用户空投 NFT 并开放二次市场交易。

简言之,R1 提供“以太坊即插即用”路线,开发者迁移成本几乎为 0。

👉 一篇看懂去中心化交易所核心差异:安全、速度、体验


潜在风险 & 监管展望

  1. 交易延迟
    尽管采用链下撮合,但链上清算依旧受限于以太坊 拥堵与费用波动;正式上线后官宣会引入 Rollup 以降本增效。
  2. 监管不确定性
    韩国《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已于 2024 年落地,海外分公司能否绕过本地牌照掣肘仍待观察。
  3. 前端合规检查
    去中心化前端仍是公司化运维,未来 KYC 认证或将成为入口“闸门”。

案例速读:R1 协议已参与的真实交易量


用户刚需 FAQ

Q1:在 Bithumb DEX 交易需要注册 KYC 吗?
A:官方透露“分阶段实施”。首月只需钱包签名即可体验,后续可能面向 1 万美元以上档位实时身份核验。

Q2:资产是否真的在我的钱包?会不会像某些 DEX 一样后台托管?
A:R1 协议全程链上结算,私钥不会暴露给 Bithumb。请备份好助记词!

Q3:手续费怎样计算?是 0.1% 还是“矿工费”?
A:撮合后向 Maker、Taker 各收取 0.05% 基础费率,Gas 由交易者自付,生态奖励部分通过 RNT 治理代币 返还。

Q4:开发者如何接入 Bithumb DEX 流动性?
A:官方将开放 WebSocket 深度订阅 API,与支持 R1 中继的 React 组件库,最快 5 行代码 即可集成到 dApp。

Q5:上币规则会不会沿用中心化标准?
A:首批只支持 ETH、USDC、RNT、BTT、WBTC 等主流资产。社区提案通过后,任何项目方均可质押治理代币 自主上架


写在最后:DEX 的下一场比拼是生态

Bithumb DEX 的上线,标志韩国交易所不再只是 “流量孤岛”,而是主动拥抱 全球流动性网络。R1 协议的“解耦”思路能否跑通大规模市场?架构安全、上线时间、用户体验、社区共识,四个维度缺一不可。

随着 去中心化交易所 渗透率的上升,Bithumb 的制胜关键或许并非技术本身,而是 把韩国复杂而优渥的法币入口,与全球不可阻挡的链上金融浪潮打通。

等待谜底揭晓的时刻近在咫尺,投资者、开发者、普通用户,已经闻讯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