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虚拟资产指数详解:散户可交易的 13 种加密货币全名单

·

修订日期:2025-06-25
关键词纳入:香港虚拟资产、虚拟资产指数、合规代币、散户交易、SFC 监管、加密货币篮子、指数提供商、BTC、ETH、SOL、ADA

香港虚拟资产“合规代币”新规解读

2024 年底正式落地的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监管文件,让“虚拟资产指数”瞬间成为 Web3 圈最受关注的热词。
文件里一句话尤为关键:

「可供散户交易的虚拟资产,必须被至少两家不同的、获接纳的虚拟资产指数收录。」

换句话说,只有进入“官方认可篮子”的代币,才有机会直面香港散户的庞大流动性。
对于发行方来说,“上篮子”难度不亚于传统市场“上主板”。


哪些指数算“官方认可”?

香港证监会列出两道“硬门槛”:

  1. 传统证券指数机构推出;
  2. 至少一家须符合《财务基准原则》(IOSCO)。

目前被市场公认的六大指数提供商:

其中 Galaxy、CF Benchmarks、Wilshire 三家因在传统市场有十余年指数经验,已明确符合要求。


已被指数篮子收录的 13 种加密货币

根据最新市场半年报(Meta Lab,2025-06),被两家及以上香港虚拟资产指数同时收录的币种共 13 个

币种收录指数家数备注
BTC6 家“默认入选”
ETH6 家现货 ETF 已跑通
ADA5 家2025 流动性改善明显
SOL4 家网络稳定性仍在评估中
MATIC4 家近期重大升级
DOT4 家Substrate 生态加码
LTC3 家减半行情提前预演
AVAX3 家子网增长快
UNI3 家TVL 维持高位
LINK3 家CCIP 商用化
AAVE3 家稳定币模块上线
BCH2 家扩容争议减弱
CRV2 家稳定币池深度优势
“入选篮子 ≠ 自动可交易”,还需过交易所尽调与证监会最后一道书面批准。

虚拟资产指数的商业版图

过去十年,加密指数创业企业热闹开场,但幸存者寥寥。能活下来的基本走了两条路:

  1. 指数 + 资管
    Galaxy × Bloomberg 联合推出 Galaxy Crypto Index Funds,12 Shares 一口气发行 20 余只加密 ETP,把指数直接变现。
  2. 指数 + 资讯
    Wilshire 把 FT Wilshire Top 5 Digital Assets Index 同步落地《金融时报》,让读者边读新闻边盯盘。

👉 想知道 2025 年最火的加密指数 ETF 组合?点这里看实战策略!


赚钱吗?——基于标普指数模型的对照

标普道琼斯指数业务年收入 13.4 亿美元,占集团 11.8%。
优势与瓶颈同样明显:

以此对照,虚拟资产指数短期内盈利并不乐观:

因此3–5 年内当作附属业务更合适,和传统评级、数据一起打包卖。


谁能玩到最后?资质、品牌与长期主义

面对新规,传统老钱的优势不言而喻:

维度Web3 创业公司传统指数巨头
监管资质需重新申请牌照已有 IOSCO 认可
品牌背书初创未知Bloomberg、FT 自带信誉
输出渠道加密货币网站全球电视、终端、报纸

Web3 创业者并非没有机会,只是需打持久战:先做数据、做研究,积累公信力,再谈指数变现。


FAQ:关于香港合规代币,你关心的 5 个问题

Q1:被篮子收录后多久能上交易所?
A:通常 2–4 个月。交易所需完成尽调并向证监会递交书面申请,审核重点包括托管、流动性、风控框架。

Q2:SOL 或因“网络宕机”被驳回,真的吗?
A:确有先例,但 2025 一季度 Solana 无停机率,已经解除了多数监管疑虑。

Q3:散户购买额度有限制吗?
A:目前每家交易所设置的 24 小时上限在 3–30 万港元之间,具体由交易所与证监会协商。

Q4:还会有第二批篮子吗?
A:大概率 2025Q4 公布第二批,Base、OP、APT 等 Layer2/模块化链正密集公关。

Q5:是否存在“百慕大或新加坡指数”套利?
A:证监会仅承认符合 IOSCO 原则的指数,非合规地区指数不在参考范围。


站长笔记:给创业者与投资者的 3 点建议

  1. 创业者
    先把数据源做“保险级别”,再去谈指数发行。市场不缺指数,缺的是“市场公认准确性”。
  2. 交易所
    用“先托管后牌照”的策略试水温:把热门币种(BTC、ETH)打包做指数化币对现货交易,积累监管友好记录。
  3. 散户
    👉 点击领取 2025 加密指数 ETF 低门槛申购指南,首批无门槛名额已开放!

免责声明
本文仅作信息分享,所有投资决策请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剧烈,入场前请学习香港证监会关于虚拟资产的相关规定。